《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苏菲的世界,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神秘的哲学导师向一个名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她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这个少女也在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新的疑团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我们。作者化身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为苏菲(读者)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作者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却反而失去了这种本领呢?!是我们受到的束缚太多了吗?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问题吗?还是……我没有答案,我只是开始在反思了。
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有先哲的教诲,黑暗向光明的衍化,还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反差强烈的巴洛克艺术氛围…读此书犹如品尝哲学盛宴,回味无穷。《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进入觉悟,点燃了一盏盏明亮的航灯……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苏菲的世界》以一个14岁小女孩的视角,带我们了解哲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苏菲的世界》里面的极其巧妙的一个比喻——这世界是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兔子的细毛顶端,刚开始,所有人都对这场戏法感到惊异,但年纪愈长,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只求温暖舒适,再不愿爬出来看看这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深以为然。起初,每个婴幼儿都是在细毛顶端的,他们对一切感到好奇,竭力想看清楚兔子是如何从帽子中被拉出——即思考世界是如何被巧妙地创造出来。但魔术师的手太过巧妙,何况当局者迷,感到自己看不懂这巧妙的戏法后,多数人选择了忽视,他们钻入温暖的毛皮中,甘心在安全舒适的环境度过余生,再也不对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抱有任何怀疑。唯有极少数人,一生站在危险的细毛顶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微小的力量探索未知,他们只是保持了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就站在了让绝大多数人仰望的高度。医生李文亮的离去,让我再次对这个哲学上的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多数人,即生活在兔子皮毛深处的人,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抗拒,他们习惯了固定的思维,甚至“人云亦云”,尤其是现在网络上一些所谓的“科普”,让人更加喜欢“拿来主义”,缺乏了自身独立思考和做出判断的能力。但有些人勇敢承认并努力学习,一点点让自己的无知变为有知,从皮毛的深处向上攀爬,他们努力地攀爬着,同时也在呼唤,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人要有主见,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声音所左右。愿我们都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不丧失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靠自己的脚走路,靠自己的脑袋思考。
文以治疾,书以疗心。正如冯亦代先生言:“识得书报可以解无名之忧,治疗心疾。”对于我个人而言,读书思考是能够提升个人品质的有效方法,在梳理事情时可从多个角度看待进展,让人变得更有力量。正如眼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样,我们要积极调整心态,不恐慌,独立思考眼前发生的一切。所以,趁着年少好时光,读书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发现了一封写着两个哲学问题的神秘来信。于是,在一位哲学老师用一封封信的引导下,开始思索与探索,从古希腊到现代,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佛洛伊德,所有哲学大师所思考各类问题与学说,最后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在我们的心灵,四周都有“滤网”,由于“道德”已经步入了我们的意识里了,所以他不断在约束我们的一举一动,这就是著名哲学家佛洛伊德所称的“超我”,也就是“良心”。直到有一天,这个人忽然出现了一种强烈的不好的欲望。这时,“超我”开始履行责任,把这个不怀好意的欲望,五花大绑,架出了我们美丽、脆弱的心灵,并把围墙加固。这个欲望非要闯进,就走进了潜意识,于是这个欲望就开始不断出现,心灵开始有了压力。最终心灵崩溃了。这个人得上了抑郁症。在医师的引导下,这个人又把欲望请出了潜意识,与其正面交锋,最后欲望被消灭了,心灵恢复了。这告诉我们要正面对待自己的欲望,及时与家人沟通,不要埋在心里。所以每件事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不会冲动,做错事!
还有,一个人,不一定能肉体长寿,但理性(作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性的世界,它们渴望从肉体的枷锁中挣脱。”大多数人都紧抱着理性的肉体不放,他们从不去想他们拥有每一件事物的原因,从不去认清世界。不知道灵魂不朽,不去塑造自己的灵魂,也从未成功。海伦凯勒就是这样的人,她虽然眼瞎、耳聋、口哑,却从不自暴自弃,还用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考上了哈佛大学,为自己赢得了一条宽敞的人生大道。生命与灵魂是要用心塑造的,你走的路是你自己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一定要把命运踩在脚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这本书的结构真的非常妙,大局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先用苏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席德生日明信片制造悬 ……此处隐藏7590个字……技发展一致的加速度缩减,不只是不再好奇,而且是好奇的人数不断减少。在乐于探索世界奥秘的人中,只剩下了部分科研人员和孩子们。
人们把探索世界的任务交给了小部分人,而自己忙于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说这样不对,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只希望大家能读一读这本书,了解人生与世界的终极意义,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了什么而活着。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级哲学书籍,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一封由一个神秘的哲学导师寄来的信,从此开启了她学习哲学的道路。随着苏菲的经历,一系列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哲学思想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也引起我对这个世界谜团的好奇与思考。
整本书篇幅很长,我前后一共花了两个多月才读完,内容很多,对于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我记住的很少,但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阅读前几章,以为本书的主角就是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觉得诡异,到苏菲十五岁生日的那场哲学宴会上,我才渐渐意识到,本书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本书作者笔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笔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创造出这两个人以及他们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作为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笔下,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感受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脱离了少校的控制,获得了成功。这种被创造者逃离被安排的命运的构思,让我感觉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维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很久以前就被灌输以一种思想,就是哲学书非常枯燥、难啃,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阅读哲学类的书籍,但它给了我惊喜并激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书中的少校笔下的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它给我的启迪却很多,我想,作者用心良苦的构思,或许是要更直观地告诉我们,真实与虚幻其实并没有什么界限。而我们是谁,谁又是我们,我们是否真实的存在,还是如同苏菲和艾伯特一样,只是被一个更伟大的个体所操纵着的一些幻像而已?一切都如同迷一样。但无论如何,即使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世界仍旧存在,地球仍旧旋转,时间仍旧流逝,周而复始……或许这就是哲学吧!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这样评价本书的:“《苏菲的世界》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是啊,虽然初次接触哲学的我还不能非常深刻地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也不能像南先生那样作出深刻的评价,但是,我感受到,它唤醒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真实启蒙之于人,犹如阳光之于土。
读之甚晚,颇有遗憾。
哲学内容往往晦涩难懂。这本书大半部分是以给一个14岁的女孩教学的口吻来写的,所以在讲述哲学时举了许多贴近的例子,脉络清晰,内容易懂。这本书的表达方式也非常有意思:转述以及转述别人的转述。席德的父亲通过写给苏菲的信纸将哲学基础转述给席德,同样,乔斯坦·贾德通过席德的父亲,将哲学转述给真实世界的我们。转述的魅力在于,乏味的教学时间将掺杂着各种出乎意料的故事,我们时刻抱有期待,抱有疑问,抱有惊喜。所以读这本书就会有拆俄罗斯套娃那般的新奇感。
教科书总是让人看着想打瞌睡的。《苏菲的世界》包含的哲学内容不亚于一本哲学入门教科书,但是就因为作者的别具匠心,每上完一段课程,我们都期待着下一段课程将是如何呈现。它的情节独特又丰富。开头像是童话:14岁的苏菲放学回家,在自家的邮箱里收到了写给她的信。于是苏菲躲在了树洞里,开始了她的哲学课程。授课的过程像是一场侦探剧。信件为什么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邮箱里?小木屋里住着的少校是怎样的人物?席德是谁,和她到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席德的父亲会把信件寄给她,让她转交给席德?又具有魔幻色彩,我怎么也想不到苏菲最后会从她的世界闯到现实的世界。
这本书包含了艾伯特给苏菲上的所有哲学课程。什么是哲学?在这本书找到的答案是,哲学貌似涵盖了所有。一切解释世界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哲学。生物学如物种起源,天文学如宇宙大爆炸,数学,物理,化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这些大相径庭的学科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因和意义。哲学基础很完整的被呈现出来。阅读时是那么亲切:原来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一切知识,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也因此,《苏菲的世界》在我看来更向一本导读书。你在阅读时很容易发现你喜欢上了上述所说的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知识,并想为之奋斗一生,未来的方向可能因此清晰,那也许也会成为你以后赖以生存的职业。存活于世本就可以成为一个奇迹,我们无法不为生存的哲学而着迷。
如果时间的长度是注定的,我们应该懂得拓展时间的宽度,将生命中美好的东西都涵盖在我的时间坐标里。人活着不应仅仅为免于脆弱的躯体收到伤害,还应探索所有的不明所以,以拥有饱满的灵魂。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有关于哲理的书。主人公苏菲,是一个十四岁的平凡少女。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哲学知识,并从此和信中的神秘导师学习,她对世界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改变。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她开始思索。她用她原本的悟性及后天的知识,企图了解和解开世界的谜团。但是,从导师的信中可以看出,事实真相比她想得更加怪异和离奇。
这一本书,是智慧的世界。它的作者是桥斯坦·贾德。桥斯坦·贾德1952年出生在挪威,写下了这本唤醒对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这本书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在书中苏菲思考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问?可是,我就是我,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我的名字叫伍喻恒,那么从古到今一共有多少个伍喻恒呢?未来又会出现多少个伍喻恒呢?这些伍喻恒可以代替我,继续生存下去吗?不,我就是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拥有独立的人格,帅气的外表,强健的体魄,发达的头脑,我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没有人能够替代。或许,这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也是十分有趣:世界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世人的问题,从来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而地球也只是太空中的一颗星球,那么太空从哪里来的呢?在某一时刻,世界从无到有,这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吗?有些人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帝能创造出自己吗?那个时候他自己也不存在。每个事物都应该有一个开始,而那个开始的事物又有另一个开始,这不是很神奇吗!
简简单单的两个问题,却有一股无法看透的魔力。人们都习惯了事物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哲学。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哲学问题,引发了我们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在探索这些奥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