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读后感

时间:2024-10-16 03:10:26
《枢纽》读后感

《枢纽》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枢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枢纽》读后感1

人口太多曾经是问题,在加入了全球经济之后,我们以制造业吸纳了过剩劳动力,使得人口压力大大减小,也成就了曾经的人口红利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的进程,富裕程度的提升,人口红利逐渐降低。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去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拿到更多的回报。而大城市的压力和更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和道路,使得传统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不再是成为年轻人唯一的必须的选择。

所以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就是大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离开熟人社会而进入陌生人大规模协作的大城市,个人发展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选择使得个人的发展高于传统家族或父母的要求。选择单身不婚或者晚婚丁克,越来越得到尊重和理解。加上从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件事情也不一定是件很坏的事情,更不能用行政的命令干预个人的生育权和个人发展的选择自由。

首先从人类发展或者民族的发展上来讲,一小部分人选择不婚或者不育,一定不会影响到整个人类基因的传承,也不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大家把心都装到肚子里。

而老龄化的快速加剧一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会得到解决。60岁或者是65岁退休的老人,他们在健康地活到90岁甚至更大年龄这段期间其实还是有很多途径可以发挥他们的经验智慧和工作意愿,基于过往的工作经验的累积,这段期间可能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很可能比年轻人刚进入社会做出的贡献还会更大一点。对很多人来讲,工作是一件必须而并不太辛苦的事情。

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有问题,试问哪个阶段没有问题呢?只要释放每个人的活力,给整个社会足够的自由,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对这些可能的问题,个人都是持乐观的态度,理性乐观。

《枢纽》读后感2

石门坎是哪里?

百度百科说:石门坎,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距威宁县城140多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处薄刀岭2762米,最低河谷1218米。在文化版图上,这里曾是茅塞未开的地方,居住着“晦盲否塞”、结绳刻木的大花苗,他们迁徙到这片属于彝族土目的地盘上,刀耕火种,受土目和官府的盘剥,过着农奴式的贫困生活,而在二十世纪初,随着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的到来,这里名声鹊起,迅速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在西方人眼中拥有“文化圣地”、“海外天国”、“云的那一边”等美誉,海外来信的信封上只要写上“中国石门坎”字样,信函和包裹均能准确送达。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

柏格理用一己之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了石门坎,将其从穷苦落后的比赛之地变为远近闻名的西南文化高地。柏格理大哥,你的努力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为什么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能把一个穷苦闭塞的地方从根本上改变为文化高地?

柏格理传教未达初衷的经历让我想起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面的老詹。柏格理学会了苗语,老詹也学会了延津话。柏格理更厉害,创造了苗族的文字,翻译了圣经,还为苗族人编写识字课本建设学校,还翻译了《论语》。

就是这些帕格里及其后继者的不懈努力,石门坎在民国时期便培养了不少大学生,还有硕士和博士。而这些毕业生牢记判给你的教诲,毕业后有绝大部分回到石门坎,努力改变自己的家乡,使得石门坎的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

柏格理还把一系列的西方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引入到这里,在学校里修建体育场游泳池,对学生和苗民进行了体育教育,每年端午节石门坎举行全民运动会到30年代的时候,读后感·能够吸引周边数省上百只运动会来参加赶来的现场群众达2万多人,石门坎的足球队远近闻名,甚至1959年的男足都有几个石门坎的人。

到21世纪访问石门坎的西方人还能惊艳的发现操着英语秀脚法的苗族老人。“发生在中国西南苗疆边区的故事,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现象、教育现象本身,而是一场颇具现代性意涵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国社科院学者沈红很有见地地指出。

《《枢纽》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