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1 21:51:27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蜜蜂引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

一、交流资料,辅垫教学。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识字,培养能力

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片断

【片段设计】

一、提出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3、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得这么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画的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4、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1)列宁在观察什么?

2)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3)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4)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3)“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5、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了。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体会列宁仔细观察并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悟。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3

(一)导入新课。通过直接揭题的形式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时,在田字格中板书本课要求写的字 “蜂、引”这两个生字。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为重点段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三)细读课文,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对于1、2自然段,我采用了学生读后,问学生都知道了什么,围绕这个问题,通过理解“附近”、“谈天”、 “亲自”等词语,达到对整段内容的理解。对于“ 常常”“往常”以及他们的近义词进行了辨析,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对于第四段,主要通过表演读来体会,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围绕“他在寻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并引出列宁是边走边看、仔细观察,让学生明白,列宁不是在观看风景,而是留心在找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观察的?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么想呢?学生在揣摩列宁的心理活动时,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使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在此基础了引出“果然”这个词。列宁走过去敲那所房子的门,这房子是不是养蜂人的家?进而指导学生朗读,促进学生的理解。

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线路途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因此我先让小组合作画出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小路,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将课文的重点段即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以图画的形式将文字形象地再现出来。这也是本课进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让学生通过线路图展示并根据自己的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再现这一过程。再进一步总结:列宁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但这一环节,由于孩子对于画图有着很认真的态度,没有运用简笔画快速的完成,而且也与留给学生的时间短有关,导致了没有再课堂上展示学生画的路线图。这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今后还要注意时间的合理运用。

(四)感情朗读,体会列宁的品质。并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收 ……此处隐藏5510个字……从而能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整节课下来,我反思我的教学可谓是喜忧掺半。我感到课堂中较成功的环节有:

1、新课伊始,通过多媒体巩固字词,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凭着对课文的感悟,结合生活经验,明白了列宁是如何细心观察,思考判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拓展了思维,丰富了学习的内涵。

2、我在课堂中注意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我创设“演一演”的环节,不仅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环节的趣味设计,呈现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我始终体现了尊重和赞赏,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赞赏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超越,所以我发现了孩子们很多的闪光点,比如胆小的孩子也有敢说的时候,只是有时我们没有给他制造表现的机会,他们少有的遵守纪律,热情专注,他们的活泼可爱,积极发言,他们的机警才智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但是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不那么完美:

1、例如我在设计中有“画一画”的环节,课前也每人发了一张画纸,准备叫学生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但在课堂实施中却没能完成。只好做家庭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没达到预想的效果。

2、朗读训练没有体现个性化、多样化。朗读是我班学生的弱项,朗读形式单一,齐读多于自由读。没能大胆地放手,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个别孩子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对朗读水平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也少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3、深感提高教师的素养是每个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因为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相处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课堂上冷不丁的出现状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尽管多半时我们的处理从大体上还是对路的,但过后也常感方法拙劣。为了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为了我们的课堂更加诙谐幽默,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在不断的学习中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的聪明,更加的机智!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13

语文教学要体现扎实、灵动,首先需要在教学的预设与操作上要做到扎实而灵动。本设计中我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定位在“发现”,通过读、说、摆、演、找等儿童化的活动,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发现列宁的发现—发现线路图—发现列宁思维过程—发现文本中的近义词等等,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实现实与活的融合。《蜜蜂引路》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深读课文时,我抓住第三自然段为学习重点,从第四自然段入手,从最后一句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里来的”为切入点,引导大家质疑:向导指什么?蜜蜂不会说话,不会指示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然后引导学生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怎样进行观察?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本课应该突破的语言发展。提高是思维的关键,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列宁当时是怎样想象的,一边仔细观察,最后一步一步的找到养蜂人。让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实物摆放路线图。路边的花丛——花丛里有蜜蜂采蜜——蜜蜂采了蜜就飞进了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小房子——找到养蜂人。)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这样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这样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只有紧紧地围绕学生,多给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14

《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课文篇幅虽短小,情节简单,但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学生认知和思维特点入手,把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技能有机融汇在一起。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在深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在教学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蜜蜂是怎样引路的?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得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理解“果然”。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

这样去引导学生注重从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比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要好的多。同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想如果能经常这样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同时根据孩子们对课文描述画出列宁在寻找的过程中的路线图。结合孩子们的思考、回答,巧妙地利用板书归纳性展示:列宁发现蜜蜂——发现园子——发现小房子,列宁想到: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宁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列宁证明: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然后引到孩子们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孩子们在完善思维的同时更进一步体会到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方法和敏锐的判断力,明白自己要拥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研究意识。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只有紧紧地围绕学生,以教材为载体,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读中训练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